杨柳镇亩黄精基地供万人次增收
“去年我们基地支付劳务工资多万元,带动1.6万人次务工增收。”杨柳镇白虎咀村党支部书记付印洪得意地说。 近日,在白虎咀村挂榜山黄精基地,遍布山坡的务工群众正用双手拔除杂草,清理干净的部分地块冒出些许黄精苗,像刚理过发的小伙,格外精神。而群众就是“理发师”,管护黄精一天能收获60元到80元的工资。 “不出村,稳到起这个黄精基地干,一天75块钱,一年能收入1万多块钱的工资。”白虎咀村群众罗时娥是建档立卡户,当下,到基地务工是她最好的去处。 白虎咀村海拔约0米,较适宜中药材黄精生长。黄精生长五年后才采收,较长的成熟期也延长了管护周期,为群众带来了较多的务工机会。 基地由龙头企业贵州和自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该公司技术员曾庆良介绍,黄精基地面积有余亩,是去年的改良品种,亩均产2万斤,按目前市场价10元每斤计算,预计每亩产值达到20万元。 “这个基地办在我们村是成功的,只要勤快,年龄稍大的老年人可以做,山上空气好,对防疫有好处,还能有收入,两不耽误。”白虎咀村支部书记付印洪说,以前村里办过烤烟和传统种植,不成规模,零散发展,最终都没成气候,如今选择黄精,群众只管出力、出地,不担风险。 按照企业+村集体经济+建档立卡户的模式,杨柳镇白虎咀、新屯、杨柳、何家、崔山等村通过整合扶贫资金,以集体经济入股基地,收益后贫困户参与分红的方式,还可以让当地群众流转土地得租金,并且最大化为当地群众实现就近务工,以此增加群众收入。 沿用这样模式,今年杨柳镇还在杨家寨村亩坝区新植了亩黄精,栽种期间每天可以带动30多名群众到基地务工。 杨承华是杨家寨的建档立卡户,长期患有慢性病,不能外出务工,以前也在挂榜山黄精基地做过管护,掌握了一定技术。今春村里新植了黄精,基地就在家门口,他就回村当起了技术管理,妻子也到基地务工,两人一天有将近元务工收入,家里的全部花销都有了着落。 近年来,杨柳镇结合地势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黄精中药材种植0余亩,通过整合扶贫资金,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就近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收入,仅黄精产业就可带动近2万人次务工增收。 记者:王忠波梅亚军主编:陈刚副主编:左禹华张泽琴审校:张江勇田勇编辑:张丽娟更多精彩,点击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jinga.com/hjjg/6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肾好了精气就足了与免疫力的对话第八讲
- 下一篇文章: 有你爱吃的广东17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