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芝麻丸」

黄精芝麻丸:对调理须发早白、脱发、黑发、斑秃等效果极佳,强筋骨,润心肺,补足精气神。

市面的黄精芝麻丸,按照颜色分类,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棕色的,一种是黑色的。市面曾谣传,「棕颜色」的黄精芝麻丸是添加了大量黄精导致?事实却恰恰相反,真正添加了黄精的芝麻丸,其实是黑色。

我在未真正实操制作黄精芝麻丸,我也曾因刻板印象误认为,添加了黄精的芝麻丸是棕色。在保证自家原材料一切正常情况下,我在代工厂全程跟着,看着代工厂将黄精磨成细粉,再到芝麻丸碾磨。

最后我发现,黑色的芝麻成糊状后,它可以「包容」掉一切颜色。即使我将黄精与芝麻的比例,调整为7:3后,依旧搓不出市面那种棕色的丸子。

再和代工厂的深度沟通后,工厂告诉我:芝麻在经过某种机器去皮留仁后,即使不含1克的黄精,搓成丸也会呈现棕色。

因此,在这里我也郑重提示广大的客户朋友们,黄精芝麻丸收到时是黑色的,这是正常现象。

说起黄精这味药材,其中有不少的讲究。

黄精分为三个品种:滇黄精(大结节块状)、多花黄精(形似姜型)、鸡头黄精(鸡头形状)。这三种黄精里,只有鸡头黄精,是真正药食同源,且是唯一一种中药领域内,指定可以制药的品种。

鸡头黄精,性温。平时即使餐餐食用,都能温补身体,又不至于造成大补上火。

有很多客户平时上班繁忙,没有便捷的方法,去食用黄精。因此,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做黄精芝麻丸的根本原因,让一味好药材,变成手边的一颗小零食,随时都能吃的到。

太白山下采药人,只采黄精不采茸,这句话出自老一辈人的口中,众人一一相传下来。太白山一直都是座药山。因此,在我们山村里,一直都有采药材的生活习惯。春秋时节的的黄精,深秋的五味子,早冬的山茱萸…都是山中的珍宝。

我们家持续性的采野生黄精,也有六七年的时间了。一直也都是秉着采到什么样的,简单蒸晒后,就直接给客户朋友们发过去什么样的。从不切片,保留好野生黄精的真正模样。从不九制,保留好野生黄精的完整营养。

野生黄精喜阴湿,通常是在林子里,灌丛或者是山坡背阴的地方。尤其爱长在石头壁旁,足够阴凉。在向阳的地方,极少会有。大量的黄精,基本也都是春天以及秋天时进山采摘的。

我们这帮人,早就练就了一双寻药金睛,隔着几十米,也只需一眼能找到出远处绿林中的几株高高的黄精。

真正的野生药材,向来是长在林深处。我们会拿着一个不太锋利的铲子,避免将黄精挖断,挖伤。

挖断的黄精,在蒸晒时,受热会不均匀。一整株的黄精,将会从断处流失掉营养。

因此,我们尽力的去保持生黄精的完整性。而蒸晒成干货后,即使再掰断也没有关系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伙计锁田。在国道旁,抬眼十几米的高处,发现了五六株野生黄精。那天,我们过了一条河,顺着坡就开始往上爬。有些地方太滑,脚底没有支撑点,就迂回绕了十几米,从一个石头下面爬过去。

那天正好穿着短袖,直接就上手开工了。怕一会再来就找不到了,就放弃回家换上户外耐刮工作服这事儿了。

当时,有两株野生黄精在地下,盘根错节的生长在了一起。随身带的小铲不顺手,我们直接用手指头硬抠土壤,遇见地下的硬石头,直接顺着缝缝一点点的扒开。

最后我们采到了一株接近20年份的野黄精,两株直接装满了一个筐。

临走前,我们还留了几株。有时候,对待野生也要适可而止。遇见七株,留上三株。遇见两株,一株不取。

野生黄精长出第一节,就要用三年的时间。太白山占地7万公顷,换算成平方米,多达7亿平方米。算上垂直海拔米,山中面积确实着实不小。

但这座山哺育了我们一代代,做事留有余地,不要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是我们打小就知道的道理。

采到的新鲜野生黄精,我们首先把它们的须子去掉,再简单蒸晒两三次,祛除掉生黄精的辛辣即可。

目前市面上的黄精,大多是添加了黄酒、白酒,九制而成,所以特别的黑。但我们并没有选择这样,并非万物皆可九蒸九晒。

药材过度蒸晒,反而会使得营养大幅度的流失。

将晒干的黄精,送去工厂进行磨粉。磨粉后,再添加到芝麻中一起进行碾磨,最后加入土蜂蜜,手工搓揉成丸,便是我们的黄精芝麻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jinga.com/hjjz/1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