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林下经济五突出五提升实现生态保护
近年来,荔波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致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将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化科技领引、培育龙头企业、做强政策支撑,大力发展林下果、林下禽、林下菌、林下中药村等特色经果林种植和林下种养业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多方面共赢。 突出资源优势,提升发展空间 充分利用梅园、果园、林园“三园”等林下空间,因区施种、因地养殖,形成“林上结青梅、林中绑石斛、林下种药材”的立体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种植野生铁皮石斛1.25万亩、板蓝根、灵芝、黄精、天冬、八角莲等0.86万亩。如小七孔镇尧花村充分利用国储林发展板蓝根种植亩。各乡(镇、街道)充分在经济林间发展特色养殖蜜蜂0.5万箱、养禽30万羽、养畜2.9万头,总产值达4.02亿元。目前全县生态禽企业、专业合作社12个,培育壮大禽产业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个,万羽生态林下养鸡场2个,走出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路新,实现“以林助种养、以种养护林”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突出龙头带动,提升发展动能 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中药材产业、生态禽发展。如,荔波县水利水龙观音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模式。即“双订单(农户与合作社签订鸡苗供应协议及商品鸡回收协议,实行订单式生产)、双保险(疫病死亡保险、销售保险)、一自建、五统一(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养殖技术,统一保价回收销售)”模式,解决全县瑶山鸡产业发展技术、圈舍、疫病、销售等问题。又如,贵州启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帮建模式、流转自营模式、村企合作模式三种模式发展铁皮石斛产业,目前,贵州启明公司共建成原生石斛种植基地13个,面积达到余亩,今年将超过亩。建立“国家林草局科技扶贫联系点”,成功与浙江农林大学“国家石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了科技帮扶合作协议,实施油茶、板栗、竹子、石斛等科技扶贫项目14个,建立林业高效栽培示范基地15个,建成高标准油茶优良无性系示范林亩。目前,荔波油茶种植面积已近5万亩,带动群众户人增收。 突出政策驱动,提升发展活力 出台《荔波县青梅种植实施方案》《荔波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年)》等文件,大力发展青梅、百香果等特色经果林种植和推进石斛、林菌和家禽等林下种养殖业发展。出台了《荔波县-农村产业革命三年发展实施意见》《荔波瑶山鸡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荔波瑶山鸡产业发展奖补办法》《荔波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励办法》等产业发展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制定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奖励办法,从年开始,每年安排万元作为石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奖代补方式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农户的扶持,形成“政府投、企业带、部门争”等多元化投入方式,解决产业发展难、难发展等问题。 突出科技服务,提升发展优势 抢抓国家林草局定点帮扶荔波机遇,将国家林草局选派到荔开展帮扶的人才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科学编制《荔波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促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荔波签订《林业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进勐海金沙、柏柱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仿野生铁皮石斛、百香果、油茶等特色农林业产业。目前全县发展铁皮石斛种植加工企业共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专业种植合作社13家,初步形成原种扩繁—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借力国家林草局选派到荔开展定点帮扶的专业技术人才,促成专家到荔开展技术培训20次,受训1人次,并选派6人到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跟班学习油茶培育技术,为荔波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品牌创建,提升发展活力 充分发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品牌效应作用,建立荔波世界遗产地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培育荔波生态农特产品品牌,成功打造出瑶山鸡、荔波蜜柚、“养珍谷”“石上森”石斛、黄金百香果等知名品牌,荔波蜜柚获国家地理商标志证明、“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和“国家地理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荔波白茶在黔南州第四届斗茶大赛中,荣获白茶类“金奖”。 中共荔波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云开 编辑高荣华 编审张发扬梁晓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jinga.com/hjps/11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穗县基地模式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