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槎溪镇油坪溪村,田间的稻谷已基本收割完毕,但村民邹健美还牵挂着另一件事——山上林地里的黄精该收了。

村民采挖到新鲜的黄精(9月22日摄)。

生长在雪峰山东南麓,受资江水汽浸润的新化黄精,不仅是一味对身体有益的名贵中药,更是新化县治疗“穷病”的一剂良药。

油坪溪村距离县城40公里,这里山高林密,人均耕地面积少。曾经,由于封闭与落后,贫困与隔绝,该村的青年人不得不向外谋生发展。因为信息技术与创业人才的极度缺乏,这里山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成为出了名的贫困村。

自年开始,新化县开始林下仿野生栽培黄精,经十余年苦心经营和技术探索,年,新化县黄精综合产值突破4.5亿元。截至目前,全县黄精种植面积达3.8万余亩,从事黄精产业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企业达到8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可以说,一株小黄精在新化脱贫攻坚战役中立下了大功劳。

然而,黄精在新化的落地生根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目前,黄精主要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但在山里人看来,树底下是种不出东西的。村民们认为,这是不懂经验,是瞎折腾。

另外,在油坪溪村,每家每户的地都是错开的,没有整体连片。山里的土地不同于平原,平原地抛荒后只能长草,山里可以选择种树。在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上老百姓都难以充分理解。

没有种植意愿,没有成片土地,新化县要如何把黄精产业做大做强呢?

新化县脱贫致富模范?邹凯(9月22日摄)

回乡创业的邹辉率先探索出了一条路子。通过反复走访乡邻,他用诚意打动了乡亲。村民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接受了林下空地种植黄精固定分红的模式,即土地的承包权不变,地上的林木属于农户,利用林下空地种植黄精,公司不支付租金,农户不参与投资与管理,等黄精采收后,农户收益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五,种植黄精后,树木得到了更好抚育,树木收益归农户。

在此基础上,新化推广和深化新化黄精种植的“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为脱贫攻坚事业注入了强有力的新动能。

新化县年脱贫攻坚村级主导产业的59个中药材项目中,黄精产业就有35个、占比将近60%,并通过入股分红、产业奖补、产业指导、直接帮扶、委托帮扶等方式与2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多元利益联结机制,户均净增收达到1.5万元左右。

坚持因地制宜,湖南省新化县在确保林地综合生产效益得到持续提高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机制,一方面确保了林下经济发展符合当地生产实际,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新化县成功摘掉贫困县帽子的重大助力。

    

栏目主编:刘璐

    

本文作者:肖雅文

    

文字编辑:肖雅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jinga.com/hjps/1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