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及其品质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摘要]:为优化多花黄精人工栽培模式,评价多花黄精品质,采用田间栽培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养分、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依据中国药典黄精检测方法,评价不同栽培模式多花黄精品质。结果表明,限耕容器栽培的土壤改良较好,多花黄精生长量较大,黄精多糖含量高,为10.0%;起垄栽培黄精多糖含量为9.4%。相关性分析结果:根系数量、长度与多花黄精根茎直径、鲜重呈显著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土壤pH值、全磷和全钾含量与黄精多糖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研究表明:与起垄栽培相比,限耕容器栽培的多花黄精产量高10%,黄精多糖高6%,是人工种植较好的选择。[关键词]:多花黄精;栽培模式;根茎生长;土壤养分;品质评价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是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中药黄精的3个基源品种之一,其干燥根茎入药[1]。《本草纲目》言其“补气益肾,除风湿,安五脏。补五涝七伤,助筋骨,耐寒暑,润心肺。无毒,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多花黄精既是常用补益类中药,亦是久负盛名的保健食品[2]。近年来,随着黄精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人工栽培是解决多花黄精野生资源日趋匮乏和实现多花黄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黄精野生驯化栽培和育种已有不少探索和研究[3-5],但黄精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深度还不够[6]。福建为多花黄精的主产区,黄精药材资源蕴含量丰富,应用历史悠久[7],全省均有分布,被列为福建省“福九味”重点发展品种之一。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65.95%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首,多花黄精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常见中药材。福建省目前多花黄精的栽培方式以林下起垄栽培为主,有部分的林下限耕容器栽培,多花黄精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参差不齐,需研究制定规范的栽培技术,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栽培模式通过影响土壤、水分、微生态等环境条件,对植物的生物量、成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4]。本文针对福建省林下起垄栽培和限耕容器栽培多花黄精现状,通过对林下不同栽培模式的土壤养分、多花黄精生长和药典成分含量的研究,试图进一步从栽培模式的角度探索如何提高多花黄精种植效益,为多花黄精规范高效种植提供理论支撑。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采自福建承天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多花黄精栽培基地的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种苗,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陈敏健副研究员和福建省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鉴定为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1.2栽培管理试验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福建承天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多花黄精栽培基地进行,栽培时间从年3月至年11月。林下起垄栽培:杉树林下,红壤土,清杂、整地、施腐熟有机肥kg·hm-2做畦,畦宽50~60cm,畦高20~25cm,沟宽20cm。选取长势一致的多花黄精根茎株单行种植,株行距30cm×50cm。林下限耕容器栽培:杉树林下,红壤土(与起垄栽培同一地块),清杂、放容器(直径50cm、高45cm),每m2用腐熟有机肥kg与就地红壤土拌匀,加入容器,选取长势一致的多花黄精根茎株,每个容器里种植3株。管理措施:统一常规管理,5月份中耕除草结合追肥,每株施2.5kg复合肥,10月份地上部枯黄后,清园。1.3形态指标的测定年11月,每个处理梅花点采挖30株,分别测定总根状茎长和直径、新生根状茎长和直径、根系长度、分支数,不同部位鲜重,烘干箱60℃烘至恒重,测定干重。1.4土壤样品及营养元素测定年2月,下底肥前,采取耕作层0~25cm的土样,采样方法为梅花点取样,5个点混合土1kg左右。年11月采挖时,两个处理取植株时并取根际10cm范围内,耕作层0~25cm土样,各1kg混合土样,待测。用酸度计测土壤pH值,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采用硫酸-高氯酸消煮法测定全磷,采用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测定全钾,土壤有效硼的测定采用分光度法[3,8]。1.5多花黄精成分检测方法水分、总灰分、浸出物、黄精多糖含量的测定[1]依据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黄精项目下检测方法。1.6数据分析试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SPSS16.0数据处理软件。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栽培模式对多花黄精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同栽培模式对多花黄精总根茎长、根茎分支数、根长影响不大,总根茎直径、根系数量、总根茎鲜重、总根系鲜重、总根茎干重表现为林下限耕容器栽培平均值大于林下起垄地栽的平均值,其中,根系数量、总根茎鲜重、总根茎干重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总根茎长达差异显著水平(表1)。当年新生根茎鲜干重及折干率为林下起垄地栽的平均值更高。限耕容器栽培多花黄精根系多,但较细,含水量高,有机肥和追肥都在容器范围内操作,而且水肥流失少,土壤较疏松,可能是影响根茎生长的主要因素。2.2多花黄精根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起垄地栽多花黄精根茎生长过程根数与根茎其他性状为正相关(表2),其中,与总根茎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r=0.**),与总根茎鲜重呈显著正相关(r=0.*);总根茎直径与总根茎鲜重、新生根茎鲜重都呈显著正相关;总根茎鲜重与新生根茎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限耕容器栽培多花黄精根茎生长过程,总根茎长与总根茎鲜重呈显著正相关,新生根茎鲜重与根系数量、根系鲜重和总根茎鲜重均呈显著正相关(表3)。因此,多花黄精根系生长状况是决定根茎生长、产量的重要因素,生产上应采取促进根系生长的措施,新生根茎的生长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子,起垄地栽多花黄精根茎直径对总根茎鲜重影响更大,而在限耕容器栽培根茎长的影响因素更大。表1不同栽培模式多花黄精生长及干物质积累Table1GrowthanddrymatteraccumulationofP.cyrtonemaraisedbydifferentcultivationmethods2.3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由表4可知,人工种植干预后,改变了土壤养分和酸碱度,限耕容器栽培土壤pH值、全磷、全钾含量较起垄地栽高,两种模式土壤全氮含量一样,结合土壤理化性状,限耕容器有机肥与土壤拌匀后栽培多花黄精能中和土壤pH值、改良土壤。2.4不同栽培模式多花黄精品质比较经福建省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检测,福建承天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地不同模式种植3年多花黄精成分符合年版中国药典要求,黄精多糖含量超过药典25%以上,浸出物超过药典45%以上。限耕容器栽培多花黄精含水量高于起垄地栽1.1%,黄精多糖含量高出0.6%,呈极显著差异,而总灰分少0.6%,但起垄地栽多花黄精的浸出物高于限耕容器栽培(表5)。2.5土壤养分与多花黄精品质相关性分析如表6所示,土壤pH值对土壤养分和多花黄精成分的影响很大,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与黄精多糖含量为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总灰分和浸出物为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土壤pH值、磷和钾含量的提升,有利于黄精多糖含量的积累。3讨论与结论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和成分含量状况体现了植物对水分、养分和光能的利用率[9],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和成分含量状况则是反映植物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10]。综合多花黄精生物量积累及其品质分析,限耕容器栽培的多花黄精根茎生长量和多糖含量均高于起垄栽培,通过不同栽培模式多花黄精根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土壤养分与其品质相关性分析,人工不同栽培多花黄精根茎生长量和品质的差异,可能是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的水分、物理性状、营养元素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影响根系生长,导致多花黄精生物量和品质积累产生不同。贾向荣等[3]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黄精生长及多糖含量影响发现,土壤水分能够促进黄精根状茎的生长和黄精多糖含量的积累,其他药材也有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对多种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有促进作用[11-13]。限耕容器栽培更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水分,这也可能是多花黄精产量和多糖含量较高的一个因素。土壤水分与多花黄精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临界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索。土壤全钾、全磷含量与黄精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这与多种药材成分研究结果相似[14-15],如土壤全K含量与滇重楼根茎中总皂苷含量、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6],但红景天药材4种酚类成分含量与氮肥相关性最大[17]。限耕容器为3株多花黄精的一个小生境气候,土壤结构改善,中和土壤pH值,土壤水分和营养成分的保持对多花黄精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限耕容器更为适合种植多花黄精。当前多花黄精栽培管理普遍比较粗放,试验结果表明良好的根系生长有利于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鉴于土壤养分对多花黄精根茎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应进一步开展土壤pH值、土壤水分和养分对多花黄精生长影响的深入研究,指导建立多花黄精更为优化的栽培模式。福建省有大量的林地资源可供利用,可选择土壤肥沃的适生区发展多花黄精,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多花黄精资源。参考文献:略 声明:本文摘自期刊“福建农业学报”,分享仅为传播中药行业相关知识,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苦付出。若有异议,将做删除处理。 苏海兰,李希,唐建阳,檀灵莹,周先治,陈敏健,单寄坪,黄加平-《不同栽培模式对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及其品质的影响》上一篇:不同栽培模式对当归产量及阿魏酸含量的影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jinga.com/hjps/5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黄精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泡水喝的注意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