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出诊的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4147810.html

在妈妈们的交流群里,有一位对藕情有独钟的朋友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她提到,她八十多岁高龄的姥姥经常提及“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的说法。尽管她对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并不完全明了,但姥姥的气色与魅力却远胜于许多同龄人,这无疑让她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中医食疗养生的角度来看,姥姥的这句话虽然未在中医典籍中明确记载,但细细分析,却不难发现其深意。当然,民间谚语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蕴含的原理,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实现真正的养生之道。“男不离韭,女不离藕”这句谚语,其实蕴含着深厚的中医食疗智慧。韭菜,作为一种温性食物,被视为助阳散寒的良药;而藕,则被誉为滋润偏凉的食物,既能滋阴补血,还能调节月经。

从性别角度来解读,男性属阳,女性属阴,尽管民间为了便于记忆而简化为男性代表阳、女性代表阴,但实际上,男性和女性都有阴阳两面。因此,选择食用韭菜或藕,并非仅与性别相关,而是应根据个人体质来定。

莲,这一浑身是宝的植物,其各个部分如藕、藕节、莲子等均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赞誉莲为“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却”,充分展现了其广泛的药用价值。而藕,作为莲的精华所在,更是被誉为“灵根”,能够主治心脾血分之疾。对于女性而言,由于“女人以血为本”,因此藕更是备受推崇,民间甚至有“女人三日不离藕”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藕的食用方式不同,其功效也会有所差异。生吃藕能祛火解渴、凉血止血,对于月经过多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熟吃藕则更侧重于补益,能够充分发挥其滋养作用。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其他食物,体现了中医食疗的博大精深。生藕的突出功能是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的出血症。当血液中热气过盛时,血液会变得躁动不安,有出血的风险,如同沸腾的水壶盖被掀起。这类出血症包括上部的流鼻血、下部的月经过多,以及月经淋漓不尽等。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血热妄行呢?通常,这类人的嘴唇和舌质都是红的,伴有口干口渴、燥热感,手心热,且月经颜色鲜红。

接下来,介绍两种生藕的食用方法。首先是生藕汁,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就有记载用藕汁加蜂蜜治疗烦渴不止。此外,藕汁还可以与其他清凉的果汁、根汁混合饮用,如清代的五汁饮,包含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和藕汁(或蔗浆),具有甘寒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

然而,生藕毕竟偏凉,不适合长期服用。煮熟后的藕,其寒性降低,变得更为温和,同时保留了滋润的特性,能补脾胃、益气血,成为一种更为适宜的养生食品。清代的食疗学家王孟英推荐了两种熟藕的做法:一是用沙锅桑柴缓火煨煮至极烂,再加入炼白蜜收干食用,这被称为蜜藕膏,最补心脾;另一种是熬煮成浓藕汤。若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证,但日熬浓藕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

——《随息居饮食谱》

中医理论中,长时间熬煮的滋补食材其滋补效果更佳。例如,黑芝麻、熟地黄和黄精等经过九蒸九晒的制法,其滋补效果更为显著。同样,对于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慢性病症,单纯清热祛火并非长久之计。这类病症往往需要兼顾治标与治本,通过滋阴补血的方法来逐步调理。熟藕因其擅长滋阴补血,成为这类病症的理想食疗选择。长期坚持食用,脾胃功能得以恢复,津液充足,血液得以充实,从而水复火退,达到治疗目的。

此外,藕粉作为一种传统的滋补食材,其制作历史悠久且备受赞誉。它是由鲜藕经过打浆、静置澄清后制成的沉淀物晒干而成。其性能介于生藕与熟藕之间,既保留了生藕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又兼具熟藕的补气血、养脾胃的优点。然而,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可以在食用时搭配姜末、桂花或红糖等散寒补虚的食物,以平衡其微凉的属性。接下来,我们谈谈韭菜。韭菜,作为素菜中的五荤之一,虽然其味道有时并不被所有人喜爱,但其独特的开胃效果和显著的养生功能却不容忽视。其养生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助阳,二是温通。这两点恰恰也是五荤类食材的共同特点。韭菜的温补作用广泛,不仅有助于男性肾阳,还能温暖身体,适合体寒、怕冷的人群。其温通功效同样适用于女性宫寒痛经,甚至在唐代就有用生韭菜汁抢救心绞痛的记载。尽管现代医学已无需此法,但冠心病患者或血液循环不佳的中老年人,以及平时怕冷、体质偏凉的人,都适宜食用韭菜来温通气血。

在遭受扭伤、摔伤等外伤时,韭菜也能发挥其活血作用。其食用方式多样,炒菜、包饺子、煮粥均可。此外,韭菜还能促进胃肠蠕动,通导大便,富含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

若将藕与韭菜搭配食用,更可相得益彰。藕的凉性可中和韭菜的温性,而韭菜的温性也能减轻藕的寒性。是否同时食用,可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来定。愿大家都能通过食物的搭配,实现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健康状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jinga.com/hjjg/1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