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数字报整版刊登了题为《寿宁:打造世界康养长寿新高地》的文章,该文详细介绍了寿宁在打造康养长寿新高地方面的多项举措,以及这些举措如何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联合国老龄所近日正式授予寿宁县“世界长寿乡”的称号,这标志着寿宁在打造康养长寿新高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该县成为全省第二个、宁德市首个荣获此殊荣的县域,充分展现了其在康养领域的影响力。

根据联合国老龄所的调查研究,寿宁县的老年人口比例和长寿指标均位居前列。截至年底,全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占比高达56%,而90岁及以上的长寿老人和百岁老人的比例也相当可观。此外,寿宁在植被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地表水质量指数以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多项指标上均表现出色,符合“世界长寿乡”的评定标准。

寿宁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更在自然禀赋方面展现出卓越条件。该县充分发挥人文和自然优势,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做强“硒锌康养+”特色产业、推进“生态+”发展模式以及完善“健康+”服务体系等举措,寿宁稳定可持续地推动和保障了人口长寿指标与国际长寿指数相接轨。这使得寿宁成为了一个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宜居宜养的康养长寿理想之地。做强“硒锌+康养”特色产业,壮大健康长寿经济物质支撑。在寿宁县大安乡的亭溪村,村民们正忙着种植山东乌(寿宁青),这片富硒富锌的土地上,多作物轮种,年产值近10万元。寿宁,这个拥有9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以其独特的山地环境和优良的水热条件,打造了优质的农产品。这里拥有2万亩富硒土壤和8万亩富锌土壤,其中10余万亩土壤硒锌叠加,天然纯净,为发展富硒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亭溪村便是这样的一个典范。村里38亩土地被中国地质学会认证为天然富硒土地,且硒锌双素叠加。在返乡创业青年叶生兄弟的带领下,该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种植水稻、金丝皇菊、山冬乌青菜、地瓜等富硒锌农产品,年产值突破多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多元。同时,该村还以百岁老人、90至99岁老人和80至89岁老人众多而著称,成为远近闻名的“寿宁长寿第一村”。立足寿宁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和硒锌土壤资源,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设立了总额达6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旨在推动“党支部或党员领办+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开发模式的构建。通过这些举措,寿宁成功打造了“硒锌康养+高山茶叶、优质水果、有机食用菌和林下经济”的“1+4”特色产业格局。在硒锌康养领域,寿宁建立了功能康养产业园和产业集中区,培育了2个富硒锌农产品生产基地,并吸引了龙头企业开发出22个系列的硒锌功能产品。同时,该县还成立了健康之路(寿宁)医院,提供免费的硒锌功能康养体验服务,进一步推动了康养产业的发展。此外,结合金牌旅游村的创建工作,寿宁打造了多个康养民宿床位,全县硒锌功能康养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5亿元,同比增长31%,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茶产业方面,寿宁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寿宁乌茶”,并引进了3家投资规模超过亿元的龙头茶企,规划建设了高标准的“三茶”融合发展示范园,从而推动了茶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全县茶叶全产业链年产值已突破5亿元。

在有机食用菌产业上,寿宁总投资3亿元建设了全产业链项目,并规划了中国(下党)食用菌产业园,面积达亩。该县还建立了“一村一工厂、一户一车间”的生产基地3个,带动了食用菌种植规模的扩大。

此外,寿宁还大力推广了新西兰猕猴桃、红美人、晚熟葡萄等高优水果品种,建设了标准化花果蔬基地3个,使得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了3万亩。在林下经济方面,该县积极发展黄精、岗梅等中药材种植,建立了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4个,林下经济产值达到了2亿多元。“硒锌康养+”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群众收入的增加。今年1月至9月间,寿宁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这一增幅已连续多年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并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同时,随着产业的发展,健康且多样化的养生食材及硒锌功能产品纷纷涌现。寿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如富含硒锌元素的寿宁乌茶、有机银耳、水稻、葡萄、脐橙和猕猴桃等,在市场上备受追捧。这些产品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健康滋养,还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品尝体验,从而成为寿宁旅游经济中独一无二的特色“卖点”,为“世界长寿乡”的创建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据联合国老龄所组织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寿宁县农产品的质量均达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50%的稻米样品硒含量达到富硒等级,54%的稻米样品则富含锌元素。推进“生态+”发展模式,打造健康长寿和美乡村走进武曲镇承天村,满眼都是“红美人”树上沉甸甸的果实,游客们络绎不绝地前来采摘。承天村被誉为“中国茗村”,这里拥有亩金观音等新品种茶园。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承天村引种了“红美人”,并成功打造成为闽东地区最大的“红美人”种植基地,村庄因此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寿宁的“南大门”武曲镇,在市级小城镇建设的推动下,将长溪两侧的南岸、承天、塘洋和大韩等村庄的滨水腹地纳入规划范围,积极构建“十里山河”研学基地。同时,该镇深入挖掘并打造“茶仙”文化,将“茶果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目前,茶仙馆、大韩农民文化公园、自行车慢道等项目已相继建成,为游客们提供了一处宜人的休闲胜地。

寿宁县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来保护。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绿色产业”“生态+人居环境”等多方面的努力,寿宁正全力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寿宁县学践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首倡“无蝇乡村”理念,并开展了“三集中六清楚”的整治行动。通过集中清理厨余、集中圈养鸡鸭、集中摆放农具等措施,以及“不留死角扫清楚、房前屋后摆清楚”等具体行动,寿宁的乡村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还建立了“红黑榜”考核机制和评分标准,以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改进。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寿宁致力于构筑绿色屏障。通过健全县乡两级林长制和双河长制,运用科技、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打造了全方位的立体管护模式。此外,还推进了多项绿化项目,如造林绿化、重点区域林相改造等,并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全面淘汰小燃煤锅炉。同时,实施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河道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

联合国老龄所的调查研究显示,寿宁县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高达73%,负氧离子浓度也相当可观。地表水和饮用水水质均达到或超过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部分水样甚至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要求。这样的生态环境无疑是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理想栖居地。

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寿宁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依托资源禀赋,该县打造了以“中国下党红色新地标”为核心的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大格局,并成功打造了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硒锌康养胜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今年至9月,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恢复至疫情前年同期的%和%,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此外,寿宁还聚焦“双碳”战略,建设了下党抽水蓄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按照“近零碳”标准规划建设的高新材料产业园也已上线。同时,与“宁德时代”合作建设下党乡村振兴零碳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了美丽生态向高质量经济的转变。完善“健康+”服务体系,构筑长寿社会保障屏障在寿宁县清源镇坪岩村,留守老人吴生弟家的窗台突然坍塌,这一情况被村网格员王琼珍在走访中发现并立即上报。随后,她迅速联系工人对受损处进行了修缮,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吴生弟感慨道:“现在,网格员就在家门口,遇到问题解决起来真是方便多了。”

这一事件只是寿宁县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家门口式服务”的一个缩影。该县致力于完善“健康+教育”、“健康+医疗保障”、“健康+优待关爱”以及“健康+基层治理”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体系,为居民打造健康长寿的社会环境。

在寿宁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调度员们正忙碌地给各区域老人打电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现状。中心24小时营业,调度员们每天需接打上百个电话,确保能迅速处理任何紧急问题。此外,该县还聘请了37名助老员,实行网格化管理,为全县14个乡镇的老人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通过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的支持,寿宁县打造了多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名服务对象提供包括助洁、助浴、助餐在内的多元化、专业化服务。这里,人们长寿且心安宁,寿宁正以“世界长寿乡”的荣誉为起点,不断弘扬长寿文化、发展健康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jinga.com/hjjj/1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