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31/9386472.html

近年来,腾冲市中和镇秉承产业兴旺带动脱贫致富的原则,因地制宜、借鉴经验,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户,创建产业发展带头人,不断呈现出新村美丽宜居、产业蓬勃兴旺、村民安居乐业的喜人气象。

路开福:当“牛倌”的“马哥头”

勐蚌社区35岁的路开福,虽为贫困户,但他仍斗志满满,自强不息。“国家对农民的扶持政策这么好,我们虽然是建档立卡户,但更要凭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路开福总是这么对家里人说。

年,路开福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家里花光了积蓄,失去一个主要创收者,还增加了一个需要照顾的人,一家6口的生活重担,悄然压到路开福夫妻二人身上。年底,路开福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被评定为建档立卡户的那一天起,路开福望着瘫痪的父亲和建起尚未装修的木架房,心想,我一定要摘掉贫困这顶帽子。

路开福父亲瘫痪后,夫妻二人便无法离家外出务工。妻子肖桂云跟路开福说“你放心出门挣钱,家中交给我”。妻子的话深深感动了路开福,他暗下决心再苦再累也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为方便照顾家里,给妻子减轻压力,路开福不敢远行,只能牵着家中的2匹骡子在村子周边做驮脚,当起了“马哥头”,起早贪黑穿行在深山老林中帮木材老板驮运木材,靠辛勤劳动赚取报酬,与妻子共同努力支撑这个家。

随着驮脚收入的下滑,路开福知道这条路不是长久之计,想要摘掉贫困帽,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必须转变思路,想其他办法。经四处询问,加之做驮脚时的见闻,路开福决定搭上扶贫政策的“顺风车”--养殖肉牛。

由于先期投入较大,路开福无多余的资金投入,起步只能靠牛圈中的2头老品种牛。养殖过程中,路开福采取育肥和繁育并举的方法,一方面将公牛育肥出售,用部分款又购进新的公牛,再进行育肥出售,赚取差价;另一方面精心喂养母牛,使其下牛犊,不断增加肉牛数量。路开福出售、收购牛肉的行为,有效促进了当地牛肉市场化流通,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经济效益,也逐步带动了勐蚌社区其他养牛户的积极性,产生了带动效应。

“现在牛肉市场前景好,我打算再增加养殖能繁母牛3头,达到养殖能繁母牛9头、种牛1头的规模。”经过6年的发展,路开福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还成了当地的“牛师傅”,不断有周边群众来咨询肉牛养殖技术。每一次路开福都将自己的经验倾囊教授给他们,还积极带领群众参加社区组织的养殖培训。“养一头牛不比去外面打工差,我卖掉一头肉牛能赚3万多,卖一头牛犊也能赚到1万块钱。”看着自己规模日益壮大的养殖场,路开福的心里乐开了花。

段兆芳: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华丽蜕变

勐新社区62岁的段兆芳,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段兆芳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通过技术培训和实践钻研,发展重楼、黄精、三七、百合等特色产业种植,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致富路。

贫致思变,不等不靠,寻求脱贫致富的路子。以前的段兆芳,无技术、无资金,仅靠种植几亩水田及打零工来维持全家生活。年,段兆芳重新组建家庭,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面对家庭困境,段兆芳多方尝试赚钱的门路,先后到腾冲市及周边打零工,但因年龄太大,又要照顾家庭,没过多久就回了家。年,腾冲各地发展种植重楼等中药材给了他启发,他找到社区两委,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想发展重楼种植,带领全家摘掉这顶穷帽子,但是困难太多”。社区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在详细了解他的困难后,为其分析了目前的种植前景及自身的条件,认为野生的重楼在家边的山林里广泛生长,种植条件适宜,发展种植要以自行移植为主,向外购苗为辅,这样用于初期的投入资金就将大量降低。段兆芳通过向亲朋借贷和打工集攒2万余元立即行动起来。

深入钻研,实践尝试,掌握种植重楼的法子。由于没有种植经验,他边干边学,先后自费到曲石、清水、新岐等地虚心向周边产业大户学习,认真钻研专业知识。社区两委得知情况后,也经常性地请镇技术人员到种植基地进行指导,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段兆芳逐渐掌握了种植方法,重楼产量不断提高,重楼品质越来越好,收益也越来越好。段兆芳最开始只有2亩重楼,前三年克服资金困难投入9万元,、都实现利润10万余元,年预估可实现利润15万元。在种植过程中,他根据实际情况淘汰了外来品种,以本地矮种紫重楼自繁自植,逐渐将产业横向延伸,在重楼种植的基础上增加了其它中药材种植,现已发展到重楼5亩、三七1亩、黄精11亩、百合4亩的产业规模,总价值余万元。段兆芳还利用药材种植的空闲时段发展山羊养殖,既增加了收入,还利用羊粪入地,减少了中药材种植投入。

身体力行,富不忘本,保持劳动人民的样子。通过政策帮扶和自身努力发展产业,段兆芳一家顺利实现了脱贫,并转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并且带动10多人到种植基地就业,实现年劳动收入4万余元。段兆芳感恩国家扶贫好政策,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周边乡亲们一起发展产业。面对上门请教求教的老乡,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几年来收集的学习资料和总结的经验无偿分享给他们,并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由于段兆芳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年被腾冲市选拔参加了“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

“我计划着再扩大种植20余亩,到时候能实现余万的种植规模,年利润估计能到30多万元,也可以带动周边的人一起来种植。”提到发展规划,段兆芳总是信心满满。近几年,在段兆芳的影响下,周边20余户村民和6户贫困户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

路开福和段兆芳的转型正是当前腾冲市脱贫攻坚中“扶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的缩影。路开福和段兆芳深深明白党和国家的政策只是引路人,不是抬轿官,只有自己敢闯、敢拼、敢创,才能摘掉贫困帽,走出一条产业脱贫致富路。

来源:腾冲新闻网

文:周圆君

图:高华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jinga.com/hjjg/11697.html